- 基本信息欄
- 英文名:Berberis thunbergii var.atropurpurea Chenault
- 學 名:紫葉小檗
- 別 稱:紅葉小檗
- 壽 命:不容易死
- 分布區(qū)域:原產(chǎn)中國華東、華北及秦嶺以北。
紫葉小檗的品種簡介
紫葉小檗又名紅葉小檗,原產(chǎn)于東北南部、華北及秦嶺。紫葉小檗的適應性較強,但是當光線差的時候,部分葉片就會出現(xiàn)返綠的情況,現(xiàn)在,紫葉小檗也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。
紫葉小檗是日本小檗的自然變種。落葉灌木。幼枝淡紅帶綠色,無毛,老枝暗紅色具條棱;節(jié)間長1-1.5厘米。葉菱狀卵形,長5-20(35)毫米,寬3-15毫米,先端鈍,基部下延成短柄,全緣,表面黃綠色,背面帶灰白色,具細乳突,兩面均無毛?;?-5朵成具短總梗并近簇生的傘形花序,或無總梗而呈簇生狀,花梗長5-15毫米,花被黃色;小苞片帶紅色,長約2毫米,急尖;外輪萼片卵形,長4-5毫米,寬約2。5毫米,先端近鈍,內輪萼片稍大于外輪萼片;花瓣長圓狀倒卵形,長5.5-6毫米,寬約3.5毫米,先端微缺,基部以上腺體靠近;雄蕊長3-3.5毫米,花藥先端截形。漿果紅色,橢圓體形,長約10毫米,稍具光澤,含種子1-2顆。
中文學名:紫葉小檗
拉丁學名:Berberis thunbergii var.atropurpurea Chenault
別稱:紅葉小檗
界:植物界
門:被子植物門
綱:雙子葉植物綱
亞綱:原始花被亞綱
目:毛茛目
科:小檗科
屬:小檗屬
種:日本小檗
分布區(qū)域:原產(chǎn)中國華東、華北及秦嶺以北。
變種:紫葉小檗
詞條相冊
紫葉小檗的栽培要點
紫葉小檗是園林綠化中非常重要的色葉灌木,常和金葉女貞(詳情介紹)、大葉黃楊組成色塊、色帶,用來裝飾花壇。此外,紫葉小檗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,人工栽種子夜小檗需要為其布置一個合適的栽培環(huán)境。
紫葉小檗小苗喜半陰,尤其播種繁殖小苗常采取遮陰措施。雨季注意排水,以免積水造成根系缺氧,發(fā)生腐爛。
紫葉小檗是觀花、觀葉的植物,在8月中旬開始摘除老葉,摘葉前后各施1次氮肥;結合修剪整出造型,提高盆栽、地栽觀賞價值,盆栽冬季可以移到室內觀賞至12月中旬;紫葉小檗怕澇,澆水時應見干見濕,在4~10月的生長季節(jié)應保持土壤濕潤,在落葉后,也就是11月~翌年3月土壤不易太濕,大面積育苗時應在施足漚制基肥的情況下,在生長季節(jié)可以勤施液肥,花果期應噴施鉀肥,還可以在灌水時加入少量的殺蟲劑、殺菌劑以及化學肥料,既可以除蟲防病,還可以為植株提供養(yǎng)分。
紫葉小檗的繁殖方法
紫葉小檗又名紅葉小檗,在初春,紫葉小檗會呈嫩紅色,盛夏則變?yōu)樯钭霞t色,入秋后又回呈血紅色,但是當光照不充足時,紫葉小檗部分會褪成綠色。常用播種、扦插、分株及壓條的方法進行繁殖。
1、播種
紫葉小檗在北方易結實,故常用播種法繁殖。秋季種子采收后,洗盡果肉,陰干,然后選地勢高燥處挖坑,將種子與沙按1:3的比例放于坑內貯藏,第二年春季進行播種,這樣經(jīng)過沙藏的種子出苗率高,播種易成功,也可采收后進行秋播。
2、扦插
可用硬枝插和嫩枝插兩種方法。六七月取半木質化枝條,剪成10至12厘米長,上端留葉片,插于砂或碎石中,保持濕度在90%左右,溫度25℃左右,20天即可生根。秋季結合修剪,選發(fā)育充實,生長健壯的枝條作插穗,插于砂或碎石中,第二年春天可移植出棚。
3、分株
紫葉小檗萌芽力強,生長速度快,植株往往呈叢生狀,可進行分株繁殖。分株時間除夏季外,其他季節(jié)均可進行。
4、壓條繁殖
壓條繁殖是在5月份把紫葉小檗木質化枝條每15cm處環(huán)剝一下,寬度在0.50~1cm,然后用萘乙酸溶液涂在環(huán)剝處,再把該枝條埋入土中。同時枝條的上部(沒木質化的梢),以保證整棵紫葉小檗進行光合作用。還要保證土壤濕潤,2個月左右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長出小根,然后進行母體分離,按正常的株行距進行培育苗子。